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学术研究 〡 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创新

发布者: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0-30 浏览量:453字体大小:【】【】【


摘要: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大有可为。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志愿服务工作也在紧跟新时代、新任务和新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进步。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志愿服务;创新

 

一、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志愿服务创新的恢弘背景

(一)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志愿服务创新锚定政治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志愿服务体系的全面布局和融合确定了政治定位和文明本位,明确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对社会治理创新格局的基础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志愿者服务的方向和途径。这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创新的航向灯塔和指路明灯。

我国志愿服务工作具有内在的鲜明特色,是历史发展必然、价值追求自觉和时代进步的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整体性发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构成志愿服务的不同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照应、协同联动和有序衔接。锚定政治定位意味着志愿服务可以沿着“定位、定标、定法”三个维度持续推进。

(二)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志愿服务创新锚定功能定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

这也便意味着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也要随之沿着纵横两个坐标推进。从纵向的角度锚定志愿服务的整体性发展向着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推进,从横向的角度锚定平台创新、队伍建设创和制度保障。

(三)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志愿服务创新锚定特色定位

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创新案例,探索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实践途径,为构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在不断践行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体系和定位。

责任感和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实践活动通过创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广泛整合优质服务资源,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共感建设,构建现代生活的温暖网格发挥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二、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新”在何处

(一)“新”在志愿服务理念兼收并蓄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要与时俱进。我国志愿服务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在理论研究和规律探求中不断求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理念创新要从三个方面寻找“源头活水”。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志愿服务价值理念创新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二是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回信为志愿服务发展理念创新提供了重要指示批示和根本遵循。三是借鉴世界志愿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从整体性发展角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二)“新”在志愿服务平台精细管理

志愿服务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动员、社会参与方式,具有领域宽、渠道广、影响大等特点。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就需要对信息、资源、条件和环境进行诸多元素的集合,由碎片化、零散化向全员化、精细化发展。一是深入挖掘和广泛汇聚各种资源,实现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的有效衔接。二是推动志愿服务数据共建共享。整合与优化志愿服务相关数据,打破志愿服务“信息孤岛”,让志愿服务的数据信息“活起来”“跑起来”。

(三)“新”在志愿服务制度常态长效

志愿服务发展制度创新,关乎志愿服务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和全局性。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更需要积极回应现实需求、加快有效制度供给,以制度促进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有序。既要确保既定制度的权威性、有效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又要善于从整体功能、结构要素、内外环境、体制机制等诸多层面进行系统思考与配套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相互补充、有机衔接、动态适应的制度链条与制度体系。

 

三、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创新路径

(一)把握“服务为基”,加强志愿服务建设

广泛吸纳大众、汇聚志愿者资源、抓好队伍建设是新时代志愿服务整体性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创新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的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特征。

在组织建设中,将自愿、大众的志愿服务转变为有组织的志愿服务,通过数字治理平台,正确对接不同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和低收入阶层的需求。与此同时专业性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从增加注册人数阶段到高质量服务供应阶段形成志愿者服务的提升链路。在进入社区、进入农村、进入基层的布局中全面开花。

(二)把握“治理为本”,放大志愿服务格局

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创新是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新生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等收入阶层的持续扩大和共同富裕度的不断提高也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志愿服务创新在领导系统的顶层协调、管理系统的全过程管理、多领域合作、工作系统的项目管理上,不断向准确性、正常化和便利化推进。并且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指标化、项目化和工程化,着力开发志愿服务的新基础设施和使用多元的政策工具,动员和激发社区群众的参与热情,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把握“项目为路”,形成志愿服务机制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整体性发展,意味着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活动领域将越来越广,活动项目更加精细多样。科学管理是保证志愿服务“处处可为”和全面推进的根本。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创新就体现在行动项目化上。

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发新项目,实现“服务供应端”精准对接。调研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保障“服务受益端”效能最大化。以项目为依托,以满足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分析服务需求、科学选择服务内容、科学设计服务活动等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志愿服务效能的提升。

 

四、结语

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作者,志愿服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助力,是通往社会和谐秩序的重要机制。尤其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创新已经在参与全员化、行动项目化、运行信息化和发展法治化上不断前进,更收获了显著的成绩与成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上一篇: 学术研究 〡 浅谈培育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几点措施下一篇: 学术研究 〡 如何规范广州志愿服务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