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〡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发布者: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0-30 浏览量:580字体大小:【】【】【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优势的支撑抓手。而志愿服务工作同样需要在生态建设上积极作为,主动全面融入建设发展。这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成效途径提出了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志愿服务工作也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上不断前进扎实践行。

关键词:志愿服务生态建设方式方法

 

一、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关系和意义

(一)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须臾不可脱离,离开生态环境这一自然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入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作为志愿服务工作来说,也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自身的服务体系,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二)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群众幸福生活的鲜亮底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生态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生态教育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些本身就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价值承载。

(三)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优势性

志愿服务工作覆盖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可以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在引导群众需求,突出思想和价值引领,传播环保意识,宣贯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上具有贴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天然优势。当前,志愿服务生态建设正处于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供给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文明实践成果。

二、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机制原则

(一)志愿服务生态建设工作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要坚持全社会人人动手,鼓励和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

(二)志愿服务生态建设工作要以绿色生活方式为抓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就要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推广节能、节水用品和绿色环保家具、建材等,推广绿色低碳出行,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再生产品,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志愿服务生态建设工作要齐头并进多措并举。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学会与时俱进运用新方式和新方法推进志愿服务生态建设工作,大胆创新思路,落实践行细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三、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路径策略

(一)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导向,推进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人文性和和谐性。生态城市是自然、城市和人互惠共赢的人类居住区形式,是追求自然和谐、经济高效和社会公平三者互相协调、高度融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工作要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对精神家园皈依的引导和宣贯。力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强调“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低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保证充分合理地配置资源的持续性。

(二)以推动多元治污为战略格局,推进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参与度和高效率。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组成的全体系中,志愿服务工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绿色交通、环保机制、生态意识、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有力规划和严格落实,努力为建成绿色低碳、健康环保与智慧宜居的生态城市贡献志愿服务工作的光和热。

(三)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切入维度,推进志愿服务生态建设的落地性和惠民性。一是培养生态价值观,建立起生态导向的价值观念,不断培育市民的绿色环保理念,提升其环境素质、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将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等主流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将绿色生活方式根植于市民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细节之中,力争用“生态思维”、“绣花精神”勾勒出一张张“绿色之区、智慧之区、文旅之区”的城市名片。二是培养生态认知观。遵循我国传统“天人合一”、“平衡和谐”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通过宣讲、媒体报道、评优选先等方式增强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知,为生态城市建设创造大量的精神财富。三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在部分城市试点开展了“智慧垃圾分类模式”,为市民发放垃圾桶和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推进了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市民生活的便捷度;推广低碳环保出行,大量普及共享经济等引领绿色生活时尚的出行方式;通过运用高科技的宣贯方式,让群众在享受高新技术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例如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自2019年11月在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创汇谷”挂牌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社会公益、文化传播等方面全力推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

在团区委、鹤龙街党工委的指导下,由“志愿部落”打造的“四叶草小屋体验中心”垃圾分类项目品牌进行管理和运营。针对垃圾分类这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四叶草小屋”真正实现了工作贯彻到地,落实到底。以“线上+线下”全民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标识+媒介”与时俱进传播宣导体系,“智能+感知”沉浸式传播宣导体验在宣教形式、宣教路径、宣教手段上进行了全新探索和尝试,让居民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体验垃圾分类新时尚。在沉浸式的体验和直观化地感知中,自然地接受知识,强化意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六、结论

新时代的城市化进程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是自然和谐、经济高效和社会公平三者互惠共赢、完美融合的内在诉求和必然结果。而志愿服务工作在群众实质性参与、培养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志愿服务工作也要继续思考和探索更多的路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范后浩.城市规划转型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J].城市住宅,2021(03):97-99.

[2]沈裕谋.优化产业生态 助力“三个高地”建设[J].新湘评论,2021(02):36-37.

[3]钟寰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N].中国环境报,2021-05-07(3).

[4]庹新岗.以净为境,建设生态之城[N].长沙晚报,2020-12-17(2).

[5]赵之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20.

[6]高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9.

上一篇: 学术研究 〡 新时代如何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下一篇: 学术研究 〡 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