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〡 志愿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格局与发展

发布者: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0-30 浏览量:428字体大小:【】【】【


摘要:志愿服务在新时代下形成了大格局与发展趋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为工作目标,将志愿精神传承发扬,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关键词:志愿服务、新时代、志愿精神

 

         一、新时代下相关政策的导向是怎样的?全国范围内志愿服务总体现状如何?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中,再次对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对志愿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深厚期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是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治指引和根本遵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的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新生事物。中央和国家将乡村与社区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基层志愿服务创新的热潮。那么,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的工作中,我们就要引导乡村、社区实现思路转化和行动深化。

      (二)总体现状。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志愿者数量包括在官方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的注册志愿者与非注册志愿者占中国内地人口的14%。根据中国志愿服务网显示,来自全国31个省区的社区、文化、医疗、文明、教育、助残、巾帼和消防等领域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志愿团体、志愿项目、志愿服务时间等数据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志愿服务组织数量逐年递增,官方平台上正式注册率也在逐年升高。志愿服务制度化管理全面加强,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规划纲要,强化了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与发展中的功能。教育部也与团中央联合发文,将志愿服务逐渐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机制。特别是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县、镇、村分层次布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并已启动第一批试点,其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主体力量是志愿者。结合《志愿服务条例》已明确将志愿服务纳入中央文明委统筹协调管理的宏观导向,文明实践中心的这一战略性规划正在构建出党和政府对志愿服务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的宏观管理布局。


        二、新时代背景对于志愿服务而言,有哪些影响和导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对公益认知的提高,公益事业在志愿者的眼中已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范围。很多地方的公益和志愿活动还停留在环保、助人等方面,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还有更多志愿服务去补足需求的地方。而国家在这方面更全面的进行统筹,用更大的力度和资源分配能力来引导公益事业、引导志愿服务者们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新时代带给了人们富足和安定,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刻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在进入新时代后,人民逐渐富裕,公益事业将逐渐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渗入到每个需要志愿服务的地方。


       三、新时代下,志愿服务的发展

     (一) 当今志愿服务的格局是怎样的?

       1.目前,我国构建了富有活力的“一个统筹+两方协调+三大力量”志愿服务新格局。截止目前,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2亿人,依法登记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已有1.2万家,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过253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14亿小时。在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志愿者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35岁以下的志愿者形成了志愿服务的主要群体。

       2.当前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支农、支教、支医、义诊、义务劳动、义工、春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受益人群大多为贫困地区、灾区人民,留守儿童、丧失劳动力的人。小部分为大型活动、节日中的人群,如:春运期间乘车人员、奥运会期间运动员等。

     (二)新时代下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也促进了志愿服务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下志愿服务将有这几方面的发展趋势:首先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国家战略,共青团组织全面发动并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系统,民政部门发动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进入21 世纪特别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志愿服务纳入国家视野。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从纯粹民间行为,到部门推动项目,进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组成部分,将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并主要表现在国家“新元素”、国内“凝聚力”、国际“软实力”方面。其次志愿服务法规政策体系建立,中国志愿服务逐渐社会化、常态化的进程,催生对于法律、政策、规章、措施的迫切需求。

       迄今已经有30 多个省市出台相关法规,其中体现三个趋势:一是由青年志愿者单一群体立法转变为面向社会各界参与的立法;二是从立法强调党政及群团有关部门协调,转变为在党政统筹支持下,社会自主协调发展;三是越来越减少对志愿服务的限制,鼓励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拓展服务,并且强调对志愿服务的激励和保障。如今,随着志愿精神传播和志愿文化普及,各种阶层、各种类型的群众都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亲子志愿者、民间组织志愿者等构成多元化的力量。从不同领域提供爱心奉献、助人服务。境外人士志愿者是特殊的公益力量,积极促进中外志愿服务合作交流,不断提升中国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水平。受益人群也将越来越广泛、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组织形式越来越正规。

       近年来,参与群众人数越来越多,活动质量也越来越高。20%的市民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来,在有数据可考的近五年,中国专业志愿服务人数从不足 10%提升到 2017 年的 27%,突显其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显示出志愿服务所涉及的多个维度都体现出专业性的提升和专业性所推动的发展。


        四、结论

      (一)志愿服务于新时代的意义

       志愿者服务涉及表层到深层服务工作,从尊老爱幼到无私奉献,志愿者服务层次延伸到整个社会服务领域,实现了全社会立体化层次覆盖。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由单一的劳务性服务向技术性服务转变。以社区志愿服务为例,广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包括老人服务、幼儿服务、医疗服务、卫生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到社区局面生活方方面面,能够为社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管理方面可以准确记录志愿者工作进度、服务水平和后期评价,通过一套完整的系统,有效地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管理,实现了志愿者工作高效管理。以这样的趋势进行发展,将会使志愿服务逐渐向更规范化、更专业化驶进。

      志愿服务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扬着志愿精神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在净化社会风气,推动了整个社会正确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下,志愿服务的空间不再狭窄,而是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全球化方向前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推动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让不同层次的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与影响。

      (二)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仅在志愿服务方面,在教育、科技、经济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和积极变化。人们的整体素质上升,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强,都使得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了显著的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志愿服务必定会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到每一个人,全民参与志愿服务不再是空想,全民帮扶在有朝一日也一定会实现。更专业的志愿服务将会促进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助力中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实践全球公民责任,从而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一篇: 学术研究 〡 广州市南沙区志愿组织队伍结构发展研究下一篇: 学术研究 〡 党员、团员+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