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学术研究 〡 广州市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发布者: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0-30 浏览量:373字体大小:【】【】【

摘要: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面对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机遇,习总书记提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重要论断,因此志愿服务制度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深入分析广州市志愿服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广州市志愿服务能力,对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 制度化 体制机制建设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在志愿服务中取得的成就,并对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作出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对志愿服务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当前广州志愿服务理论领域的新课题。

 

二、广州市志愿服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志愿服务制度供给滞后

制度化是制度体系的完善,既要有宏观层面的指导,也要有微观层面的落实。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宏观层面的指导是指政府等相关主体对现状的判断和对未来形势的预测。但在微观层面落实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现行的志愿服务制度是否适应当前志愿服务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必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确保制度的运行、没有充分认识到现有制度只是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基础,因外部现实条件和制度监管对象的不断变化,志愿服务制度应不断修正和完善。志愿服务体制的改革、思维方式的转变、管理流程的完善迫在眉睫,传统的服务体制、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时代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

 

2.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欠缺

志愿者的权利保障已经成为“国家制度建设不可忽略的部分”。面对越来越大的志愿服务规模,志愿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是否有所保障是当前中国志愿服务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当前的法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但实际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的情况多种多样,有时现行的法律法规不一定完全覆盖志愿活动中的各类突发情况,这时候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可能被损害。当前《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虽然对志愿者的相关权益作了明确规定,但要在实践中普遍落实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3.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单一

目前,广州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在记录制度尚未全面普及、激励方式单一、激励力度和层次不够深入等一系列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激励效果。根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统计,截至2019年8月广州市注册志愿者总数为8.7万人,但在注册的志愿者中仅有不到一半人记录了志愿服务的时间,激励机制不健全也减少部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此外,目前广州市常见的激励方式以嘉许、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为主,然而这两类激励机制均不够完善。嘉许是志愿服务主要的精神激励方式。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获得褒奖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很少,这种激励形式无法惠及绝大多数志愿者及其组织。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是由政府发布并认可的正式激励形式,但在实践中,由于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不完善,部分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并未统计收录,影响了志愿者星级评定的效果。其他形式的激励方式,如志愿者自我激励、社会福利激励、社会信用激励等都不完备,能为志愿者争取的实际优惠还比较少。

 

4.志愿服务专业程度较低

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没有很好的专业能力,很难保障志愿者服务的水平和服务的针对性和持久性。目前,广州市志愿服务非专业化面临问题表现在: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大多缺乏开展志愿服务所需相关的知识、技术、技能,且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高低不一,开展志愿服务盲目性、随意性较大。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项内容,志愿服务的组织性和专业性日趋增强,组织性和专业性也日益明显;如果信息不畅,缺乏协调,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志愿服务质量必会失序甚至无序。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多元化合作治理趋势愈加显著,志愿服务供需方之间陌生性增强,这决定了志愿服务的独立性专业性会越来越强。因此,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和必要的岗中培训是十分必需的。

 

三、加强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对策

1.推进制度建设,引导志愿服务政策

进一步健全完善志愿服务队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志愿服务条例》和相关规定要求开展活动,在建设、管理、评估、激励以及监督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化建设,确保志愿服务体系运转科学、保障有力。党政部门要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要强化督导,将评估落到实处,将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促使每名干部转变观念、主动作为。鼓励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提升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综合利用行政、市场、社会等多种资源,通过税收减免、荣誉表彰、购买服务等多种手段,引导更多公共资源向志愿服务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倾斜,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长效保障机制,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向前发展。

 

2.优化保障体系,维护志愿主体权益

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撑。构建城市志愿服务制度规则,需要法律和政策“双管齐下”,给予广州市志愿服务以可靠的合法性身份和地位。法律是最大的保障,是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路径,广州市在志愿服务立法工作上应当树立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广州特色与城市精神,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多样性及丰富性,提升志愿服务的活力与创新力,逐步构建起既具有统一规范又充满地域特质的志愿服务法规。随着志愿服务规模的扩大,志愿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受到影响,为保障志愿者的利益,应完善报销制度,依法依规给予一定的补偿。

 

3.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活动参与

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并贯穿于整个志愿活动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等具体手段开展工作,从多角度完善奖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针,使满足一定条件的志愿者享受医疗费用适当减免、公办旅游景区费用打折、城市公共交通免票等福利,对于党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在个人职务职称晋升、招聘录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最大程度让公民在奉献后能够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感,最大程度提高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使志愿服务精神变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提升志愿者的精神归属感,通过民众喜闻乐见方式不断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各个层面社会成员以适合方式投身相关活动之中。

 

4.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志愿服务培训对于提高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团队管理能力,激发志愿团队工作活力,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提升区域志愿服务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其得到专业化指导,不仅满足志愿者与被服务者双方的需求,更能提升志愿者自身专业素养,从而吸引更多人进入志愿者队伍,更加积极高效地投身志愿活动之中。政府、团体和相关企业要加强对志愿培训的把控,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努力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培训,可结合广州地域文化特色和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开展契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志愿服务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总结

志愿服务已经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出现了许多新任务和新挑战。由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晚,志愿服务的各项制度、精神培育、顶层设计、组织管理等还未全部构建完成,所以志愿服务发展难免受到一些阻碍。解决这些阻碍,保障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的平稳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本文以广州市志愿服务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对策,以期为完善广州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上一篇: 学术研究 〡 如何推动建设广州志愿服务站点平台下一篇: 学术研究 〡 志愿服务精神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