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志愿动态

给志愿者更多支持和肯定,这些两会之声为志愿者谋福利

发布时间:2021-10-30浏览量:254

5月21日,2020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各地各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陆续提交了自己的议案提案。

其中,跟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社工社区服务相关的声音都有哪些?又有哪些议案提案是大家所关注的?一起去看看吧~

 

杨俊:建立广泛适用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过去几个月,身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武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看到了无数志愿者投身防疫一线,也无数次被感动。她本人也戴上了口罩,担任社区志愿者,直接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杨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社区(村)为主体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倡导党员带头参加居住社区(村)志愿者组织,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的志愿服务机制,倡导无偿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的志愿服务策略,建立广泛适用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明确界定志愿者和义工的范畴。

 “应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可以在升学、就业、晋升、入党、贷款、抵税等方面,对志愿者有一定的倾斜。”杨俊特别提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她认为,不能漠视志愿者的付出,不能总是让志愿者凭着一腔热血无偿奉献。

杨俊还建议,要在充分认识和进一步明确国有文艺院团公益属性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与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相适应的国有文艺院团保障体系,包括弥补经费缺口、加大政府购买力量、健全捐资激励制度等。(新华网)

 

周洪宇:打造国家级公益志愿服务平台

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为抗疫志愿服务提供发展平台,是周洪宇认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

在全国疫情最为严重的那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就注意到志愿服务平台建设问题。“志愿服务未形成知名品牌和突出的社会效益,缺乏合适的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力量碎片化且非常态化现象突出。”

他认为,志愿服务需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志愿服务平台,并将其制度化。志愿服务避免走形式、“一阵风”,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完善组织管理、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整合志愿服务力量,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有效路径,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支撑。”

他建议,打造国家级公益志愿服务平台。在平台下给予志愿服务者切实的支持,让志愿者有成就感、老百姓有获得感。

此外,要建立社区与志愿者组织的联络沟通服务机制,加强志愿组织、志愿服务、抗疫志愿精神的宣传和研究。(中国社会报)

 

徐涛:志愿服务岗前培训针对性越强效果越好

“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志愿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投入战‘疫’,登记信息、监测体温、维护秩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呼图壁县雷锋车队队长徐涛说,“就拿呼图壁县雷锋车队来说,我们刚把招募志愿者驾驶员的消息发出去,就有近60名出租车驾驶员踊跃报名。”

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徐涛在上岗前接受了培训,所学的知识具体到多久更换一次口罩、多长时间洗一次手、监测体温时要保持多远的距离等,都在后来的志愿服务中派上了用场。“岗前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使志愿服务收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应形成长效机制。”徐涛说。

“有必要把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呈现出的新特点总结出来,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带到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徐涛表示。(人民网)

 

李燕:培育和壮大专业的急救公益志愿队伍

我国为世界上发生心源性猝死最多的国家。当心脏猝死发生时,抢救的黄金时间仅有4分钟。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加大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全民培训和普及,同时培育和壮大专业的急救公益志愿队伍,提高上述人员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保证人们在需要急救时能够更容易得到专业救助,为医疗急救赢得时间。

设备层面,李燕提出,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我国各大城市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普及率,尤其在地铁、火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并借鉴消防设施的配置方式优先配置AED设备并设立明确的标识,以便随时取用。(山东商报 )

 

孔涛:加强公共事件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和机制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孔涛指出,当下不少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没有建立常态化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议应进一步建立长效化、专业化的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和行之有效的机制、指南、预案,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完善已有应急志愿者政策、法规体系基础上,出台相应政策和文件,对应急志愿服务中存在的责任关系、角色定位、服务手段、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解释说明,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快速有序参与到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志愿服务中。

他建议,政府部门应该主导建设专业的志愿服务供需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应急志愿者准入制度,畅通志愿服务诉求的沟通渠道,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优化招募、培训、流程,建立应急服务志愿者数据库。

要推动社区与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建,积极联络社区内外专业团队、社会组织,形成协调联动志愿服务机制。

他同时呼吁,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评估机制建设,科学、多维评估志愿服务效果,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和服务资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提高。(中国青年报)

 

杨伟军:完善志愿者保险制度,给爱心加“安全锁”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杨伟军表示,我国志愿者保险制度仍处于初创时期,还存在风险意识、法律保障、经费保障、险种开发不到位等问题。

对此,杨伟军提议强化法律保障,尽快制定《志愿服务法》及《志愿服务法实施细则》。构建以商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保险(工伤保险)为基础、政策保险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志愿者保险体系,完善志愿者保险险种的衔接机制,加大志愿者保险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志愿者保险制度,给志愿者的爱心加上“安全锁”。(三湘都市报)

 

郭天康:鼓励对“失独”家庭提供个性化志愿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郭天康呼吁,完善“失独”家庭养老帮扶保障制度和体系,让“失独”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郭天康建议,应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非营利组织对“失独”家庭进行个性化志愿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和经济各方面的安抚,营造全社会关爱“失独”家庭的良好环境。建议各级政府指导社区、街道引入或建立社会慈善爱心机构开展帮扶的措施办法,加强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培训和指导。(人民政协网)